【發布時間 :2023-10-09】 【閱讀次數:】 【打印】 【關閉】
為進一步加強公共資源交易全流程監管,打造公開透明的陽光交易平臺,西充縣聚焦“標前交易文件、開評標過程、標后履約”等環節,充分利用“一網監”平臺優勢,實現公共資源交易監管全覆蓋。
一是加強對標前交易文件合規性審查。聚焦交易文件合法性,加強對交易文件有無違反法律規定及招標文件負面清單情況的比對,對達到一定規模或技術比較復雜的重點項目,組織招標人、代理機構、行業主管部門參與招標文件會商,重點會商投標人的資格條件、評標辦法、合同實質性條款等是否合法合規。有效避免交易文件中出現傾向性、歧視性條款,減少了質疑、投訴的發生,項目交易質量有了明顯提高。截至目前,已對5個項目標前交易文件提出7處修改建議,并作回退重置處理。
二是加強開評標過程現場監管。對項目開評標過程安排專人全程監督,包括開標時間、專家抽取、開評標過程等環節,加強對開評標環節代理機構及專家等各方主體行為的記錄及考評,對出現操作不規范等違反規定或現場管理規則情形的,計入相關信用考核進行扣分處理。
三是加強中標項目標后監管。積極開展中標企業標后約談,通過約談并簽訂《履約承諾書》,有力強化中標企業履約的責任意識,督促中標企業在合同簽訂、施工組織、工期與質量、項目班子人員管理及前期準備工作等事項嚴格按照交易文件規定和投標文件的承諾執行,自覺接受業主和監理單位的管理。一旦發現違法違規行為,將聯合相關部門嚴厲查處,違法違規行為計入中標企業信用信息檔案并公開披露。
四是充分發揮“一網監”平臺監管作用。針對國家投資工程項目,開展標后履約情況動態檢查。檢查標后合同雙方履約情況、業主單位管理情況、工程進展情況以及人員到崗情況,針對檢查過程中發現人員缺崗、人員變更不規范以及工期延誤等問題,發現問題,及時下發整改通知書,責令其限期整改,并建立標后監管“回頭看”風險防范長效工作機制,切實加強標后履約監管工作。截至目前,已納入平臺項目470個,平臺預警數185個(其中程序缺失113個、合同變更21個、人員變更18個、資金超撥付17個,其他16個),已處理177個,正在處理中8個,涉及合同資金245929.76萬元。